English

收藏中青年画家书画需慎重

2000-09-07 来源:光明日报 傅抱石 我有话说

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,各种各样的“热”,各式各样的“潮”,如雨后春笋。书画投资收藏热也在一片片保值增值声中掀起了时尚风潮。近几年来,随着央行六次降息,加之征收利息税,刺激了消费,带动了中国书画市场的日渐繁荣,一时间令广大中青年画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期。八仙过海,各显神通。有的依托海外富商,有的南下寻觅知音,有的攀亲傍款;有的王婆卖瓜,技法一般,却扛起“著名画家”、“虎王”、“猫王”、“狗王”、“梅王”、“竹王”等招牌;有的自吹自擂,功底平平,却自诩“国画大师”;个别传媒刻意编造假新闻现象,为其大肆渲染;少数拍卖单位为谋求高额佣金过分“包装”、雇“托”竞拍、违章运作等等。这迷惑了不少对书画收藏艺术尚处于启蒙阶段的投资者,使众多中青年画家的作品售价一涨再涨,行情扶摇直上,少数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价格甚至超过傅抱石、齐白石、张大千、徐悲鸿、李可染等大师某些作品的价位,让绝大多数投资者感到昏眩、困惑和不解,严重挫伤了收藏者的投资积极性,甚至陷入了增值不成反赔本的困境。

近几年,笔者相继收藏了数百幅中青年画家的作品,今日逐一审度,庸作多于精品。掐指盘算,至少眼下已交纳约50万元的收藏培训费。如笔者昔日花万余元购藏某画家的山水画,眼下仅值6千元,甚至更低。天长日久,或许更少。究其原因有二:一是对拍卖市场上中青年画家的作品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,对其过去和现在以及将来的行情趋势判断、决策有误;二为追风赶月,只求名气,在艺术质量上考虑不周。幸好友人及时指点迷津,方才茅塞顿开。为提醒各位不重蹈覆辙,请那些陷入误区而徘徊不前的同道敬听笔者忠言:书画收藏是富贵爱好,是无底洞,亏不起呀!中青年画家作品收藏的前景是美好的,但这个领域里更多的是曙光与黑暗的交替、聪慧与愚昧的抗争、增值与套牢的互补、丑恶与劣迹的并行……故特撰此一家之言,万勿挑帘问罪。

自1987年上海华东拍卖行拍卖中青年画家作品到1999年已有12年的里程,其从无到有,从少到多,从没人竞投到火爆异常,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很多的。中青年画家,华夏艺坛的栋梁之才,他们既有成熟的风格,又有艺术的灵感和激情。换句话说,是最具实力以独特风貌领导中国画坛时代潮流的中坚力量。在他们当中,有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,并在拍卖市场上频频成交。由于他们的作品在拍卖会上行情看好,并出现了浮躁高热现象,极大地诱导了投资者的购买欲。从而形成了你买赵画家的画,我也买赵画家的画,大家都抢赵画家的画。无论好画坏画,不管质量高低,中青年画家的画各买一幅。毫无疑问,这种不理智、一窝蜂式的收藏方式,促使绝大部分中青年画家价位骤涨,乃至抛出了大量应酬、敷衍、平庸之作。

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现有美院教授、国家一级画家、美协会员以上档次的中青年画家2867人之众。经过拍卖市场风风雨雨12年,大浪淘沙,优胜劣汰,目前真正能够在大型拍卖会上频频露面,拍出较高价位者顶多不超过百人。但他们当中有的曾被海外机构包装;有的多次被拍卖行运作;有的身居有利位置。总之,他们目前的价位或多或少还有一点水分。至少同陆俨少、何海霞、黄胄、董寿平、宋文治、关山月、田世光以及叶浅予、周怀民、尹瘦石等老一辈已故名家相比,价格明显偏高,这是中国画大器晚成的艺术特色所决定了的不可争辩的事实。同时,对广大收藏者而言,无疑加大了投资风险。

说心里话,中青年画坛百杰的脱颖而出,为中国书画市场呈现出了可喜的局面,也给广大书画投资者带来了“潜力股”。收藏圈内的人都清楚,中国画的经济价值不能等于艺术价值,高价位的作品不一定就是精品,卖不出去的画也往往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之属性。笔者时常听到一些中青年画家抱怨自己的画价太低,慧眼识货的大老板甚少,还没与国际市场价位接轨等等。殊不知,他们当中个别人采取“宣纸上有墨迹就算国画”的创作态度,实在令人难以恭维。一位资深美术评论家告诉笔者:“个别中青年画家的画,全凭碰运气。喜欢者,就乐意拿豪华奔驰轿车与其交换;没兴趣者,把它扔在大街上他都不捡。”此话猛然一听,觉得有些逆耳,但仔细琢磨一番,还真是这个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